首页 > 双边合作

来源: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经贸之窗 类型:原创 分类:其它

2025-03-27 04:25

何颖总领事出席克赖斯特彻奇商业俱乐部午餐会并发表演讲


3月24日,何颖总领事应邀出席克赖斯特彻奇商业俱乐部午餐会,以《中国经济:做变乱交织世界中的稳定力量》为题发表演讲,俱乐部主席凯撒·拉希德、秘书长米歇尔·麦克威廉等40余人出席活动。

何颖总领事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、全国两会有关202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中新经贸合作成果,强调面对世界之变,中国将始终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。她说:

近年来,全球局势日益动荡,各类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。乌克兰、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延宕难绝,气候变化、能源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紧迫。特别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,这一逆流主要起因是美国。美国曾经是自由贸易的主要提倡者,但现在却通过加征关税或其他贸易屏障,以达成经济或非经济的目的。对加拿大、墨西哥、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频频挥舞关税“大棒”,今年美国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%关税,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加征25%关税,并引发报复措施。商品关税的加征会重塑国际产业链、供应链,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和流量,新西兰虽然还未处于风口浪尖,但也会被波及。这些关税措施破坏了全球经济运行规律,制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,并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严重阻碍。

然而,我们同样也应当看到,和平、发展、合作与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。在最近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慕尼黑安全会议上,各国对经济全球化、世界多极化的呼声愈发高涨。面对世界之变,中国的态度是坚定的、一贯的,作为负责任大国,中国将始终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,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,愿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。多年来,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%左右。

2024年,中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,但仍然取得了显著成绩。中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增长了5%,高于全球大约3%的增长水平,达到了134.9万亿元人民币(约合18.6万亿美元),人均GDP超过1.3万美元。这一成绩是在外部压力加大、国内困难增多的情况下取得的,实属不易。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保持在30%。2024年,中国每天生产超过8万辆汽车、340万部智能手机,同时,超过4.7亿个快递包裹被发送,充分展示了中国市场的活力和潜力。

在国际合作方面,中国已经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。截至2024年底,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近124万家,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0.6万亿元人民币。2024年,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万家,同比增长9.9%。过去五年,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收益率约为9%,居全球前列。数据显示,中国依然是全球跨国投资的热土。

然而,中国经济仍面临着诸多挑战,尤其是来自美国的持续打压遏制。自2025年2月起,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不断调整,累计税率已达到20%。特别3月18日起,美国以芬太尼管控为由,对中国商品加征了10%的关税,这一举措毫无根据,是典型的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行径。


针对这些问题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“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作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,提出“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”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”。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包括八部分30条政策举措。比如,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,支持家电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,促进绿色消费;加快数字、绿色、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,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,提升消费体验;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,释放文化、旅游、体育等消费潜力;创造超过1200万个工作岗位,增加居民收入,提升消费能力;培育发展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,拓展消费新增长点。

这些举措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。

在两会上,中国政府宣布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(GDP)增长目标为5%左右,与去年持平。这既体现了我们对经济长期向好前景的笃定,也是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综合考量。今年以来,以人工智能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春节期间,中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.1%,国内游、入境游、出境游三大市场出游人次和人均消费明显增长。这些亮眼数据使我们有充分信心实现5%左右的增长目标。

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同样为中新两国经贸合作带来信心。多年来,中新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,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,值得倍加珍惜。正如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会见拉克森总理时所说,中新两国同为亚太地区重要成员,经济互补性强,双方没有历史恩怨,没有根本利益冲突,应该把彼此视为机遇和伙伴,而不是挑战或威胁;应该冷静务实地管控分歧,而不是让分歧定义两国关系。中方愿同新方一道,继续发扬“争先”精神,共同打造相互尊重、彼此包容、聚焦合作、共同发展的中新关系,助力各自国家发展。

中国和新西兰有着密切坚实的贸易关系,中国是新西兰最大贸易伙伴。中国消费者享用来自新西兰的高品质农产品,新西兰人也享用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。2024年,中新经贸合作取得扎实进展,充分展示了两国贸易的互补性。根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,2024年,新西兰向中国出口了208.5亿新元的商品和服务,进口了174.1亿新元,新方贸易顺差为34.4亿新元。中新贸易总额为382.6亿新元,占同期新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 20.6%,进口总额的 16.3%。新西兰对华出口前5名为乳制品、木材、旅游、肉类和可食用内脏、奶制品、意面和烘焙产品;自华进口前5名产品为电气设备、机械设备、家具、塑料制品和汽车。中国依然是新西兰海外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,第三大游客来源国。2024年来新西兰旅游的中国游客达24.4万人,同比增加175%,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2万。

去年以来,我走访了伊利、马陶拉、A2、蓝河、新莱特等多家乳制品公司,银蕨、阿兰茨、ANZCO Foods、Prime Range Meats 等红肉企业,以及莱曼、纳塔胡、阿什伯顿光伏农场、利特尔顿港、布拉夫港,通过Christchurch NZ考察了克市游戏和AI产业,进一步了解了新西兰在农牧业、建筑、旅游、可再生能源、养老、仓储物流等领域的行业发展,与坎特伯雷商会、华人建筑业协会、粤商会、普华永道新西兰等建立联系,参加了多场关于中国经济、中新合作的路演和博览会,深入了解中新两国一线企业对中新经贸合作的看法。所有企业几乎一致表示,中国市场仍是他们最看重的海外市场,他们将继续投资中国。

另一方面,中国众多企业对来新西兰投资兴业、与新西兰企业合作也表现出浓厚兴趣。例如,我们参观莱曼康养后,向国内报告了他们的经验做法。中国多个地方近来都向总领馆表示,他们计划来南岛考察新西兰养老产业的发展。养老服务是服务消费的重要领域,2024年11月,中国24个部门联合出台《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》,鼓励国内外养老机构合作,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。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,相关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,养老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产业,而新西兰在这领域的经验是中国企业想要学习借鉴的。

何总鼓励在场工商界人士坚定信心,深耕中新农产品等传统优势领域合作,挖掘两国在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、养老产业等新领域新业态合作潜力,深化经贸合作,造福两国人民。她说:

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,中国始终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。我们希望新西兰各界朋友支持中国加入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》(CPTPP)和《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DEPA),在加快亚太经济融合中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局面。中国始终欢迎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外国企业坚定信心,投资中国,深耕中国,共同发展。

在此,我有以下建议与大家分享:

一、促进双向人员往来,推动更多商业合作机会。去年,中国进一步放宽对新西兰的单方面免签政策,前往中国进行经商、旅游、探亲访友、过境、交流访问等活动的免签停留期延长至30天。同时,中新间航班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内地七座城市已开通直飞新西兰的航线。我们总领馆也在积极推动广州-基督城航线恢复全年通航,并与基督城国际机场密切合作,争取推动国航和东航开通更多直飞航班。当前正值中国春暖花开的季节,欢迎大家前去感受真实、开放、美丽的中国。欢迎新西兰企业家、投资者亲自到中国走一走、看一看,发掘新的商机。我们也希望新方能为中国公民来新旅游、投资提供更多便利,进一步促进两国人员和商业往来。

二、深化农牧业合作,拓展食品及相关产业链市场。初级产品一直是中新贸易的主力军,新西兰的乳制品、肉类、木材等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,而中国市场的变化也带来新的机遇。例如,中国宠物经济正在迅猛发展,2023年养宠家庭数量突破1亿户,推动宠物食品需求激增。新西兰的红肉加工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市场机遇,进一步拓展业务。此外,脱脂奶粉和黄油在中国市场增长迅速,2024年12月,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脱脂奶粉增长42%,黄油进口增长39%。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表示,将在中国投资新的应用中心,深入拓展中国二三线城市市场。A2牛奶公司在中国也取得了巨大成功,2025财年上半年其中国市场收入增长了11.8%,已成为中国市场排名前五的婴儿配方奶粉品牌之一。这些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布局不断扩大,充分说明了中新食品产业的广阔合作空间。

三、拓展新能源、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合作。绿色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是全球发展趋势,也是中新未来合作的重要方向。中国在电动汽车、光伏产品、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具有技术优势,新西兰则拥有丰富的水能、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。前不久,我和同事出席了阿什伯顿太阳能发电厂的投产仪式,该项目采用了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设备,展现了中新在绿色能源合作方面的巨大潜力。未来,双方可以在太阳能、风能、电动汽车等领域深化合作,共同推动绿色发展。此外,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,新西兰科技企业也可借助中国市场,寻找新的增长点。中国拥有10.9亿网民,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,这为新西兰数字经济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领域,中国企业实力雄厚,擅长建房修路架桥。新西兰不久前召开了基础设施投资峰会,在这方面有很大需求。同时,新西兰在民用航天、农业科技、教育、旅游、养老、冰雪运动等领域也有许多独特的理念、经验和技术,双方合作大有可为。

何总并就中新如何应对经贸领域挑战、中国在应对气变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等回答现场提问。